武汉大学潘敏教授谈居民家庭“加杠杆”对消费的影响

发布者:余璐尧发布时间:2018-01-05浏览次数:837

2017年12月22日下午,暨南大学青工委青蓝名家大讲堂第二十四期、tyc1286太阳成集团经济学系Seminar第182期在tyc1286太阳成集团102室举行。武汉大学潘敏教授以“居民家庭‘加杠杆’能促进消费吗?——来自中国家庭微观调查的经验证据”为主题作了精彩的报告。经济学系王春超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2014年以来,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推进以结构调整和增长动能转换为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线。“三去一降一补”成为近期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其中的首要任务是去杠杆。当前我国去杠杆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而家庭部门的杠杆率并不高。相反,为推动经济由传统的投资和外需拉动的增长向以消费为主的内需拉动的内生性增长转型,家庭部门加杠杆可能存在一定的积极效应。那么,居民家庭“加杆杠”会对消费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潘敏教授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以家庭总支出对数的变动为被解释变量,杠杆率、收入变动与杠杆率以及资产变动与杠杆率之间的两个交互项为主要解释变量,家庭收入变动、总资产变动、其他家庭特征为控制变量,结合工具变量等实证策略,在一系列的回归分析后发现,我国居民家庭杠杆并未能够促进家庭消费,反而会显著地抑制家庭总支出的增加,但会强化资产对总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的正向促进作用,即强化财富消费效应。家庭杠杆会促进生存型消费的增加,强化生存型消费的财富消费效应,但会抑制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就对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影响的差异而言,家庭杠杆会抑制城镇居民家庭的总支出增加,但会促进农村居民家庭生存型消费的增加并强化其财富消费效应。潘敏教授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居民家庭“加杠杆”并不能直接有效地提高消费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根本途径在于增加家庭收入和家庭总资产水平。

潘敏教授的报告选题新颖,机制探讨深入,语言幽默风趣。讲座过程中,潘敏教授与在场师生就工具变量的选取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地互动交流,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主讲人简介

潘敏,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神户大学经济学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金融与公司治理、银行治理、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等。先后在Economic letters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重点和一般项目等多项。

  (经济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