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关大博教授谈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11-06浏览次数:777

    2018112日下午,tyc1286太阳成集团经济学系第197Seminar在tyc1286太阳成集团102室举行。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国际发展学院气候变化经济学教授关大博以“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tyc1286太阳成集团的王春超、张宁、郑筱婷老师以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seminar

    气候变化经济学是结合自然科学、经济分析及政策评估等各交叉学科的集成研究、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关大博教授以数据为切入点,首先着重介绍了所在团队创建的免费公开数据库——中国排放核算数据库China  Emission Accounts and DatasetsCEADs)。该数据库以“众筹”的方式收集了中国30多个省份、180多个城市的能源、排放数据,为整个学术界、政策利益相关者和公众提供了最新的中国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和社会经济核算清单,以及中国低碳发展的分析报告。随后,关大博教授分析了中国近年来的排放趋势,指出在不同工业化阶段的低碳城市转型中若将每个城市中排放最高的5%企业整顿关闭,那么这种“自下而上”的模式将会使中国的碳排放下降约30%。关大博教授介绍了排放和贸易的关系:由于目前消费端的碳排放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国家以及省级层面,城市层面的研究非常有限,因此其团队利用碳核算数据库(CEADS),使用环境投入产出方法核算了中国13个城市的消费端碳排放。城市消费不仅引起本地区的碳排放,而且会通过区域贸易导致其他地区的碳排放增长。最后以国际贸易为背景,论述中国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所能扮演的角色及效果。

 

 

讲座过程中,关大博教授与在场师生就各个城市原始数据收集的来源、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补偿机制、碳税问题以及中美贸易战对能源交易问题的影响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听众受益匪浅。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主讲人简介:

关大博教授是太阳城集团讲座教授。现任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国际发展学院气候变化经济学教授,剑桥大学圣艾蒙德学院资深研究员。关大博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气候变化的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温室气体排放的驱动因素并探讨全球和国家的低碳及低资源消耗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关大博教授在国际环境领域的高影响因子的SCI杂志上发表了百余篇学术论文。关大博教授在NatureNature Climate Change PNAS上共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关大博与合作者发表的文章获得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7年度最优政策性论文。关大博与合作者在不同年份共获得3Leontief Prize 2014年发表在PNAS的论文获得Cozzarelli奖, 即当年PNAS最佳论文奖。

(经济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