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4日下午,tyc1286太阳成集团经济学系第206期Seminar在tyc1286太阳成集团102室举行。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经济学讲师朱荣博士以“留守儿童的精神健康效应:来自中国农村中学的证据”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tyc1286太阳成集团和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的部分老师以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seminar。
城乡移民是过去几十年中国劳动力市场最重要的变化,2015年中国约有2.775亿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或在找工作。由于城市公共政策及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现有文献一般关注父母迁移后对留守儿童本身造成的影响,但是却鲜有文献研究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互动所带来的影响。朱荣博士利用校内随机分班制度,基于2013-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基线调查数据,研究分析留守儿童比例与同伴心理健康状况的因果关系。
朱荣博士指出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同龄青少年的风险健康行为或肥胖问题,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的社会整体的经济成本与效益。首先,朱荣博士介绍了本次研究的数据来源,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基线调查数据,选取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样本,包括来自中国农村22所中学76个班级的2681名学生。其次,朱荣博士介绍了研究的实证策略。他运用三种策略验证学校内部班级的形成和教育资源的分配随机性,包括Ammermuller and Pischke(2009)的Pearson χ2测试方法、Ohinata and van Ours(2013)的内源性排序以及班级留守儿童构成是否与班主任或班级特征相关的检验。三种检验都有力且一致地证明样本中的班级堂构成是随机的,且教育资源在学校内是随机分配的。
随后,朱荣博士展示了研究的实证结果。结果表明,存在的留守儿童的班级,其学生的心理健康显著低于没有留守儿童的班级;班级中留守儿童的比例每上升10个百分点,该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会下降0.17分,且该影响在七年级学生中较九年级学生更加严重。对同伴效应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留守儿童对不同特征儿童的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几乎完全相同。同时,班级规模越大、学校排名靠前,留守儿童对同班同学精神健康的负面影响越大;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可以部分抵消其对同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最后,稳健性检验发现父母至少有一人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每增加10%,同伴的心理健康指数平均下降0.395分,父亲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同伴造成的心理健康负向影响更大。本研究指出,若忽略农村留守儿童对其同学的负面效应,将低估成年人进城务工对社会福利造成的损失。
讲座过程中,朱荣博士与在场师生就区分父母城乡迁徙发生在儿童入学前还是入学后、留守儿童比例对其他因素如成绩的影响是否会进一步影响同班同学心理健康、如何排除留守儿童以外的因素引起的溢出效应以及结果解释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主讲人简介:
朱荣博士现为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经济学讲师,同时担任弗林德斯大学产业转型研究所和新南威尔士大学人口老龄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他在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Health Economics, Oxford Economic Papers,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Economics Letters, 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他的研究项目曾获得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Commonwealth Grants Commission, Fair Work Commission, National Centr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Australian Council of Learned Academies Secretariat, 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等10个政府和商业机构资助。
(经济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