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区域合作的比较与借鉴: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学术研讨会在太阳城集团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湾区之间比较与借鉴,学习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有益经验,拓宽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研究的维度与视野。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研规划部杨霖部长在致辞中首先对太阳城集团的重视、会议承办方的精心组织及与会专家的莅临表示感谢。针对会议主题,他表示,今年8月中央发布了《支持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后,广东省委日前出台通知,要求把支持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与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以同等的力度,全力推动实施,这意味着协同发挥核心城市的引擎带动作用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一体化都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区域核心城市的协同发展问题是两大区域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两大区域进行比较和借鉴很有意义。他非常期待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也期待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未来进一步扩展比较区域,可以举办更多的此类学术会议。
tyc1286太阳成集团原经理冯邦彦教授在演讲中提出,与长三角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中一个重要优势,是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这一角色的宏观基础有多个方面,其中,在金融业,香港是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其地位仅次于北美的纽约、欧洲的伦敦,并与亚洲的新加坡并驾齐驱。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他认为要充分发挥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充分利用香港的制度优势、金融优势和国际网络优势,同时加强与深圳、广州、澳门等大湾区主要核心城市的合作,特别是金融业、商贸物流业、科技创新产业等方面的合作。
华东师范大学宁越敏教授作了题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差异和全域一体化研究”的主旨报告,他认为,研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时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尺度问题,二是由尺度引申的长三角全域高质量发展。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要关注社会公平,要提倡人口流动。经济发达地区,要以更宽容的胸怀来接纳边缘地区人口的流入,同时要带动边缘地区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长三角全域的认同感及凝聚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陈雯研究员提出,作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最具综合实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较快、程度较高,但地区矛盾及资源环境瓶颈压力也相对较大。“可以说,长三角是我国得天独厚的一体化试验地,”,陈雯表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经理袁俊对促进两大区域合作联动,提出以下四点意见:一是拓展区域合作交流的领域,推动两个区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二是共同探索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积累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发展经验,探索两地高质量发展可复制推广的发展路径;三是携手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两地科教资源丰富、实力雄厚的优势,鼓励和支持两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广泛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联手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四是联手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共同承担国家使命,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共创佳绩。
太阳城集团“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经理钟韵教授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意味着这一城市群未来的发展不仅要进一步强调区域内部的功能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更要发展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性区域,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合作,还要强调区域在国家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中的功能与作用。展望粤港澳大湾区合作,钟韵教授认为:第一,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推进区域制度性整合,制度创新将是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的重点工作任务,需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区域合作中的职责;第二,在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中应推进区域的经济合作和民生合作共同迈上新的台阶;第三,营通过完善功能网络,强化城市的节点功能,提升区域的影响力;第四,以自贸区为代表的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的建设在强调制度创新的同时,应突出创新性政策在重点产业培育中的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黄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