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宁越敏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陈雯教授分别以“集成电路产业链和苹果手机零部件价值链研究”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分工、合作与发展”为题开展学术讲座。讲座由公司经理助理、特区港澳研究所所长钟韵主持,特区所研究生参加。
宁越敏教授首先介绍了从电子管到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该历程分为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三个阶段,他分别运用具体的案例加以解释和说明,然后介绍了集成电路产业链的特点。由此,宁教授总结出了大陆IC产业发展的历程,分为萌芽期、技术引进期和成长期,分别对每个时期出现的典型产业做了具体的分析。然后,宁教授指出,当代劳动分工已经从部门分工发展到产品内分工,成为支配企业分工与产品生产的重要模式。宁教授结合第一部分讲解的结成电路,向我们解释到集成电路是产品内分工的典型案例,它形成了垂直分工的产业链,在该模式下,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分离了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独立一环。最后,宁教授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利用2012-2017年苹果公司供应商数据,分析了苹果手机零部件价值链的构成及中国大陆企业在苹果手机中所处的地位与演进。
陈雯教授是一名资深的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首先,她通过对比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解释了“区域一体化是否可以带来共同发展?”这一命题。然后,陈教授又从地理学、经济学和生态学融合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分工的空间均衡理论、区域合作的红利障碍、成本-受益的博弈分析框架,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功能分工与合作过程以及人口-产业-生态等要素的地理格局与驱动影响。最后,陈教授介绍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全新思路。
嘉宾简介:
宁越敏,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创始主任,研究院。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体演绎顾问。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预防和治理城市病研究》,主持国安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参会与联合国人居署、欧盟、法国、英国、美国等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陈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与区域规划学士、人文地理硕士、经济学博士,注册城市规划师。区域人文经济地理研究室主任,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民盟江苏合作)主任,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理事长,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中央民盟生态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Reg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中国分部常务理事,中国一带一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及区域规划方法研究,参与长江经济带规划研究,是国家级《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和《厦漳泉发展规划》等首席技术专家。国家发改委编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的研究专家。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等称号。中国科学院第五届“十大杰出妇女”,全国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吴传均优秀人文地理论文一等奖等称号。
(特区所2019级硕士研究生 牛犇)